黎川县日峰镇东方红社区居民罗冬英线上反映“住房难”问题,当日便获得回应,并在社区党员帮助下申请了保障性住房;有市民反映黎川县第一中学校门口“停车难”问题,县城市社区党工委接到反映后立即“吹哨”,相关部门迅速“报到”,3天时间就在该校门口新增67个机动车停车位、两排非机动车停车位……近年来,黎川县不断推进党建融入基层治理,健全基层网格、搭建办事平台、优化落实制度,实现“黎民事”马上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健全网格体系,“黎民事”主动询。为破解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等问题,黎川县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作用,建立“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让党员在所居住的社区担任“民情管家”等,构建“党员先锋、党员楼长、民情管家、社区党组织、城市社区党工委”五级网格化垂直基层治理链条,打造“友邻”社区治理模式,完善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县根据实际,在城市社区的109个小区均设立“微网格”党支部,选任109名“民情管家”、618名“党员楼长”,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去年以来,当地12个城市社区集中开展便民服务34场,收集群众意见4216条,处理矛盾纠纷428件。
搭建议事平台,“黎民事”回应快。黎川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线上+线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线融合模式,搭建多种沟通交流平台,力求更好为群众服务。该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运用“小板凳工作法”“敲门问民意”等方式方法收集民意、沟通解难。以党建为引领,该县建立线上服务制度,打造“黎民事‘码’上办”小程序,让群众通过扫码即可“指尖”反映诉求,推动群众办事从“东奔西跑”变为“一次不跑”。自2022年8月上线以来,“黎民事‘码’上办”平台共接到群众诉求4000余件、意见建议1200余条,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900余个,办结率达97.5%。
落实“吹哨”制度,“黎民事”办得好。黎川县全面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城管、民政、住建等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建立集政务服务、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事项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团队。居民通过平台反映问题后,所在社区、乡镇派单给职能部门,接单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案,重点解决需多部门协调、群众意见较大的急难愁盼问题。黎川县将该机制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建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社会工作部具体负责,两办督查室、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配合、跟进落实的机制,确保“哨子”吹得响、难题解得好。2024年,黎川县“吹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200余个。(记者钟海华、徐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