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亚辉龙公告2023年半年度业绩。业绩显示,上半年,亚辉龙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下降54%;实现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78.74%。
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5亿元,同比下降188.2%。对此,亚辉龙表示,主要系大部分新冠业务已于2022年底预收款项所致。
亚辉龙是体外诊断产品提供商,主营业务为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为主的体外诊断仪器及配套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部分非自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代理销售业务。
(相关资料图)
亚辉龙营收利润双下降主要是新冠疫情的红利消失。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供不应求的新冠抗原检测的境内业务与出口业务让亚辉龙盈利双增。像在2022年2月,亚辉龙从日本株式会社医学生物学研究所(MBL)中获得了一笔3.37亿元的新冠抗原试剂盒订单。但如今,这类大额订单基本不会再现。
业绩显示,亚辉龙的新冠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80.94%。此外,亚辉龙的新冠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也拖累了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55.99%下降至现在的49.36%。
亚辉龙的新冠抗原业务主要是采取先预收部分款项再发货的形式。亚辉龙的合同负债从上年期末的5.26亿元下降至现在的1.79亿元。这也可体现,亚辉龙很难再从新冠中赚到钱了。
亚辉龙深知新冠抗原检测业务红利无法继续,也便削减了与新冠抗原检测相关的销售费用。业绩报告显示,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5亿元降至现在的1.73亿元,同比下降50.57%。具体来看,亚辉龙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从1.09亿元下降至6927.76万元,减少近一半。应付职工薪酬也从上年期末的1.16亿元减少至现在的5406.33万元。
在半年业绩中亚辉龙没有披露职工数量变动。8月18日,界面新闻致电亚辉龙董秘办,对方工作人员表示,销售费用下降并非公司裁员,销售人员数量与去年相比未发生较大变化,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差额大是由于去年业绩好推高相关销售人员的薪资待遇。
此外,亚辉龙将研发费用从上年同期的1.28亿元增至现在的1.37亿元,且招募了更多研发人员,但其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却从上年同期数16.81万元降至现在的12.24万元。
业绩报告披露,非新冠业务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40.60%。其中,国内非新冠自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50.86%;海外非新冠自产业务收入6703.75万元,同比增长62.11%。非新冠自产业务综合毛利率为68.24%,基本与去年持平。
亚辉龙正逐步将业务重心回归化学发光业务。业绩报告显示,亚辉龙主业自产化学发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53.86%。化学发光试剂业务毛利率为82.11%。
化学发光是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领域,属于免疫诊断范畴。据国联证劵,2022年国内化学发光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0亿元。2016年至2021年行业复合增速为18.95%。随着国内外疫情缓和,常规检测需求逐步恢复。
体外诊断产品一般由仪器和试剂构成,根据仪器是否强制搭配原生产厂商试剂检测,可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其中,化学发光产品属于具备封闭式系统的类别,其中仪器和试剂之间具备独特的匹配性。随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数量的增加,测试速度的提升,试剂的装载量也会随之增大。
目前来看,在技术平台维度,各主流的化学发光产品暂时不存在技术之间的相互替代。也就是说,技术各家是一样的,拼的就是销售差异化与实际执行能力。新冠红利退去,亚辉龙未来的发力点也在此。
化学发光的主要检测项目为传染病、肿瘤标志物、甲功、激素,合计占市场总额约80%以上。在新冠大流行之前,亚辉龙凭借着差异化的检测项目选择策略,专攻自免疾病检测领域,如提供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血管炎等疾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化学发光诊断产品在迈瑞医疗、新产业和安图生物等先入局者手中抢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如今亚辉龙在成功入局后将目标瞄准回了化学发光的主要检测项目。业绩报告披露,亚辉龙的术前八项、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及心肌标志物诊断试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42%。同时,亚辉龙自身免疫诊断业务也取得较快的增长,实现自身免疫诊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9.42%,其中,化学发光法自身免疫诊断收入同比增长44.30%。
此外,亚辉龙的代理业务也在恢复,但赚钱能力却在下降。代理业务是亚辉龙的起家业务,主要代理销售贝克曼体外诊断产品、碧迪微生物诊断及医用耗材、沃芬血凝检测产品等国外知名医疗器械品牌的优势产品,代理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业绩报告显示,代理业务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1.21%。但毛利率却下降了9.46%至现在的26.3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