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环城生态区拆除绿化植物,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这是不是‘退林还耕’?”近日,有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记者就此采访到天府绿道集团,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城生态区并不存在“退林还耕”的情况。
“退林还耕”是误解 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资料图片)
“为解决过去多年形成的水系不畅、农田破碎、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环城生态区于2020年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对撂荒耕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环城生态区清除杂树杂草,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尽全力还耕地以本来面目,“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让市民产生了误解”。
该负责人表示,事实上,环城生态区的生态治理从20年前就已经开始,规划一以贯之。2018年起,成都修编了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进一步理顺了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的关系,明确农田整治区规模恢复至10.10万亩(67.33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区规模增加至9.87万亩(65.78平方公里),整体保持133.11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对环城生态区的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天府绿道集团也应运而生,负责高质量建设运营环城生态区,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绿道集团详解:
土地综合整治到底如何实施?
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际整治过程中,环城生态区依据随坡就势、因地制宜的原则,恢复撂荒耕地,整合零星地块之间的田埂、杂木林等,实施“小田并大田”,将耕地地块平均面积从2亩增加到31亩。同时,还根据水系调整、道路迁改、田型地貌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微调景观绿地。
也有市民提出,“环城生态区整治前也是一片绿色,为何还要整治?”对此,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以凤求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进行介绍。“从卫星对比图上可以看出,2018年的凤求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很‘绿’,但这些绿,其实都是撂荒耕地上长出的杂草、灌木与杂树。”
而如今经过整治后,凤求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呈现出别样风采。“我们清除了杂树杂草,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小田并大田,耕地数量增加了、耕地质量提高了、农田生态改善了、田型布局优化了,还耕地以本来面目。”从拍摄于2022年的第二张图片中可以看出,地块已经恢复为整齐的绿色,规模化的农田保护区初现。
由于涉及面广、跨度长,无先例可借鉴,环城生态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是超大城市治理的创新探索,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完善提升。“事实上,在个别地方建设过程中,对灌溉水系、土壤肥力恢复难度估计不足,种植效果还需要一定时间提升。这也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更加精细高效,同时希望市民朋友们多提宝贵建议。”该负责人表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
原标题:“退林还耕”是误解 绿道集团详解——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这样实施
编辑:张烁 责编:董乐
标签: